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.
To learn more about our privacy policy Click here
人過40,牙齒步入中年期,很多朋友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感覺:不知從哪天起,當年結實的腹肌消失了,啤酒肚冒了出來;當年通宵達旦狂歡後,第二天仍然神清氣朗,現在熬個小半夜就會有眼袋冒出來;當年“午橋橋上飲,座中盡豪英”,現在喝兩瓶啤酒就要受胃痛折騰。
不僅如此,就連平時老實安穩的牙齒也開始蠢蠢欲動,甚至開始鬧罷工。
先是吃肉開始塞牙,接下來,竟發現牙齒間的空隙在不斷地加大。
而且牙齒還常感酸痛、松動、咀嚼無力,難道真的是“人老牙先衰”? “五八腎氣衰,發墮齒槁”。
從中醫養生角度來看,人到40歲時,腎氣開始衰落了,具體的表現就是頭發脫落、牙齒松動。
口腔臨床顯示,從35歲開始,人的牙齒健康就開始走下坡路,特別是40歲以後,牙齒呈加速度老化——牙齒松動、牙齒缺失、爛牙根等現象愈演愈烈。
松動牙越來越多,鑲牙不再遙遠 雖然衰老並不是引起牙齒松動的主要原因,但牙齒衰老的一個主要信號就是松動牙增多。
牙周病導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縮,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牙齒松動、縫隙變大、食物嵌塞等一系列現象的發生。
對中老年人而言,罹患齲齒、殘根、牙周炎、根尖炎、智齒、冠周炎等病的比例較高,在這些口腔疾病病竈或局部通常寄生著很多細菌。
如不及時治療處理,在身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,這些細菌就會乘虛而入,通過循環系統流向全身,可引起虹膜睫狀體炎、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、腎炎等嚴重的全身並發症,直接威脅到生命安全。
中老年的口腔生理狀況有其自身特點,如牙龈萎縮,牙根暴露,唾液分泌量減少而且變得粘稠等,都將增加中老年人發生齲病的機率。
首先,牙龈萎縮導致牙根暴露,而牙根處沒有致密的牙釉質保護,因此中老年人的根齲發病率很高。
中老年人常因牙周炎導致牙齒不整齊,並伴有牙龈萎縮。
牙龈萎縮主要是因爲龈緣部分存在異物又長期得不到清潔,細菌滋生長期刺激牙龈産生慢性炎症所致。
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,牙龈也會或多或少發生退行性萎縮。
炎症性的牙龈萎縮,主要表現爲牙龈紅腫脹痛,刷牙時常見出血。
Comments